平利縣人大常委會干部履職評議視察組關于楊孝軍同志履職情況的視察報告
平利縣人大常委會干部履職評議視察組
關于楊孝軍同志履職情況的視察報告
一、基本情況
按照縣人大常委會2022年工作安排,縣人大常委會組成干部履職評議視察組,通過征求意見、社會公告、匯報座談、民主測評的方式,對楊孝軍同志履行水利局局長職責情況進行了評議視察。履職評議座談會發出測評票19張,滿意18票,基本滿意1票,測評結果為滿意。
二、履職情況
1、狠抓項目落實,推動經濟發展。一是扎實推進項目建設。楊孝軍同志任職以來,爭取水利重點項目15個,資金8500萬元。2022年爭取和落實水利重點項目8個,其中農村安全飲水維修養護鞏固提升工程已完成,其余7個項目在建,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6億元。二是積極爭取資金支持。緊盯中省水利項目政策動向,做實做細項目前期準備,目前已爭取到中省市各類資金4100萬元。三是及早謀劃來年項目。國家水美鄉村試點縣項目已通過中省立項評審,城鄉供水一體化政府專項債項目爭取工作取得有效進展。
2、履行部門職責,助力鄉村振興。一是堅守農村安全飲水的底線要求。圍繞鄉村振興示范縣的總體部署,堅守“四個不摘”責任,持續增加投入,守住了農村飲水安全防返貧的政策底線。二是保護良好的水生態環境。落實治污屬地管理原則,逐級逐層建立落實責任制,河湖監測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國家Ⅱ類標準。在全市率先建立“河長+警長+檢察長+護河員”護河機制,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三是積極開展鄉村振興聯村幫扶工作。統籌協調干部力量,選派4名干部,幫扶長安鎮金沙河村、大貴鎮后灣村鄉村振興工作,全力支持鄉村振興示范縣建設。
3、堅持人民至上,保障民生需求。一是供水保障能力不斷提高。在全市率先建立縣對鎮飲水安全目標責任管理制度,細化落實政府、行業部門和生產單位責任。探索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改革,改制縣供水公司、整合農村規模水廠,開發智慧水務平臺,城鄉供水保障能力明顯提升。二是加強水旱災害防范。堅持生命至上,高度重視防汛工作,扛牢防汛防滑安全責任,抓隱患排查整治、預案演練、物資儲備,強化預警,精準調度,及時搶險救災,實現安全渡汛。積極應對極端高溫干旱天氣,科學調度水源,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三是自覺接受人民監督。認真落實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和審議意見。高度重視人大代表的建議、批評和意見的辦理,2020年以來,共辦理代表建議意見5件,已辦結3件,正在辦理2件。
4、堅持依法行政,致力管水治水。一是樹立法治思維。楊孝軍同志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帶頭學法用法,依法行使職權。組織開展水利法規宣傳,提高干部法治意識,提升水利行業依法行政水平。二是加大管水治水力度。嚴格實行水資源管理制度,對重點用水單位和企業實行計劃管理,依法辦理取水許可,糾正無證取水,創建縣域節水型社會。依法打擊整治各類涉河違法行為,強化巡查監管,落實整治措施,保護水生態環境。三是依法落實水利行業安全生產責任。依法開展日常檢查,加強行業安全生產監管,聚焦水庫等重點領域,抓住重點時段、重要節點、重大活動,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清四亂”和排污等專項整治活動,水利行業安全形勢保持穩定態勢。2020年,水利局在全縣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中獲得優秀,2020年、2021年楊孝軍同志被縣人大常委會評選為人民滿意公務員。
綜上所述,視察組認為,楊孝軍同志能夠遵憲守法、依法行政、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落實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執行縣人大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善于研究,思路清晰;勤勉務實,以干克難;善于協調,爭取各方支持;身先士卒,深入一線,扎實履行崗位職責,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三、問題和不足
綜合各方面意見,楊孝軍同志履職還存在以下薄弱環節。
1、水利項目爭取工作還有差距。2022年,對上爭取項目資金任務為5000萬元,截至目前到位4100萬元,占比82%,固定資產投資進度完成71.5%,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還需加力。少數村水毀河堤缺乏項目支持,還未修復,尚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期盼。
2、水利設施管理還不夠到位。水利設施維護缺乏長效管理機制,管理不到位,存在河堤失修、管道維護不及時等管理問題。少數農村供水管理機制不完善,存在不收水費長流水現象,少數群眾缺水季節生活用水困難。
3、執法監管水平有待提高。相關部門聯動執法機制還不健全,沒有形成監管執法合力。執法力度不強,存在處罰輕、手段單一等問題,在依法監管發揮警示震懾作用上還存在不足。
四、建議意見
緊緊圍繞縣十七次黨代會和十七屆四次全會安排部署,加快工作落實,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助力全縣實現“兩確保兩爭優”目標。積極謀劃啟動2023年水利工作,為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做出更大貢獻。
1、積極爭取水利項目。持續跟進爭取國家水美鄉村試點縣項目和城鄉供水一體化等重大項目,確保項目落地。立足平利水資源優勢,超前謀化一批水利項目。及時了解中省市水利新政策、新動態,積極聯系上級主管部門,不斷加大力度爭取水利項目和資金,讓更多水利項目列入省市重點建設資金盤子,逐步形成水利項目建設一批、儲備一批、報批一批的良性循環。
2、加快水利項目建設。緊盯當年建設項目,對標對表“六張清單”,細化責任,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優化資源配置,加快資金落實,確保在建的7個水利項目安全有序扎實推進,如期實現年初計劃。加強水利項目工程建設監管,確保發揮作用。用高質量水利項目維護好水生態環境,用水利事業發展助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
3、完善水利設施長效管護機制。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水利設施長效管護機制,落實管理主體,加強部門及鎮村聯動監管,讓水利設施持續發揮作用。嚴格執行水利工程管護標準,確保水設施管護到位、正常運行。多渠道籌集管護資金,強化資金保障。嚴格管護經費使用,發揮資金最大效益。建立問題設施臺賬,整改銷號,進一步提高管護質量。
4、加大水政執法力度。廣泛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水利法律法規,大力營造學水法、用水法、守水法的濃厚氛圍。堅持依法落實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水資源取、供、用、耗、排等各環節管理,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效能。落實上級小水電治理要求,推進水生態環境恢復改善。持續深化河湖長制,確保“四長治河”機制有效落實。發揮牽頭作用,協調相關部門聯合執法,形成齊抓共管的監管格局。常態化開展專項整治和監督檢查,提高風險防控能力,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牢牢守住水安全底線。加強水政執法隊伍建設,充實執法力量,加強培訓指導,強化水政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