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縣人大常委會履職評議視察組關于羅俊同志履職情況的視察報告
平利縣人大常委會履職評議視察組關于羅俊同志履職情況的視察報告
一、基本情況
按照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安排,9月7日,縣人大常委會視察組對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羅俊同志的履職情況進行了視察。在縣政府辦召開了履職評議會議,縣政府辦機關干部及所分管的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聽取了羅俊同志履職情況報告,對羅俊同志履職情況進行了測評(發出28票,收回28票,滿意28票),與16名干部進行了談話,通過問卷調查和談話共收集各方面意見建議13條,全面了解了羅俊同志的履職情況。
二、履職情況
羅俊同志2019年6月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先后分管工業經濟、教體科技、衛生健康、交通運輸、文旅廣電和鞏固銜接鄉村振興、農業農村、民政、水利、林業、氣象等方面工作。任職以來,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認真貫徹執行縣委決策、縣政府工作部署,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1、鞏固銜接成效突出。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首要任務,落實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持續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牽頭組建了12個鞏固銜接專項工作組,整合涉農資金6.2億元,實施項目700余個,大力開展村容村貌提升工程,鄉村振興示范鎮村建設成效顯著,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實現清零,2021年度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獲得省市雙優,2022年10月平利榮登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
2、農業產業提質增效。牽頭組織農業農村等部門,2022年改造豐產茶園3萬畝、新建夏秋茶生產線12條,成功舉辦“521”國際茶日系列活動,茶業實現產銷兩旺,鞏固發展絞股藍5萬畝,“平利絞股藍茶”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2021年度平利位列“全國茶業百強縣”第61位,成為全市首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縣。制定落實糧油獎補政策,開展撂荒地統籌利用,糧油播種任務全面完成,守住了糧食安全底線。
3、交通保障更加有力。在分管交通工作方面,加快交通項目建設,平鎮高速如期貫通,白獅路、洛南路、西引線大橋、桃花溪旅游路、蔣家坪羅家坡及古茶村公路、徐錦路老縣段等一批道路工程建成投用,累計開通公交線路18條,覆蓋7個鎮80個村,探索資源換資金模式啟動了渡正路改建,城鄉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牽頭完善“路長制”運行機制,建立農村公路養護費穩定增長機制,道路養管水平得到提升,2020年平利被省政府命名為“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4、民生實事落實有效。面對教育、衛生、民政、文化旅游等重點民生工作,能夠統籌協調、設法破解難題,一批群眾關切的民生實事得到落實。縣城第四小學、第三幼兒園等校建工程建成投用,有效緩解了城區“大班額”問題??h醫院遷建項目順利啟動,11個鎮衛生院標準化中醫館建成投用,公衛服務績效考核處于全市前列,縣鎮醫療服務能力穩步提升。積極推行城鄉低保、特困供養對象審核權限下放,民政救助領域“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平利被確定為第三批省級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試驗區。天書峽景區恢復運營,馬盤山3A景區開園運營,正陽巴山1號露營地建成投用,縣文化館、圖書館達到國家三級館標準,文化旅游取得階段性成效。
5、治水護林扎實開展。組織開展生態修復、林下經濟、資源管理等林業重點工作,采取績效承包方式防治松材線蟲病取得較好成效。有序推進水利工程、安全飲水、河湖管理等水利重點任務,成功爭取國家水美鄉村項目,組建縣級水質監測中心,縣域節水型社會創建通過了省級驗收、國家復核。調整完成防汛防火運行機制,組織修訂了《平利縣山洪災害預案》,協調資金三百余萬元構建防御監測體系,應急處置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6、工業經濟穩步發展。分管工業經濟期間,牽頭制定了復工復產和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落實領導包抓機制,攻克二道河土地清收難題,工業集中區數字經濟產業園標準化廠房、旅游服務中心等項目加快建設。金龍水泥信息自動化控制、安得利生產線完成技改升級,平安絞股藍提取、金園固廢、貝強紙業等項目建成投產,重點工業項目穩步推進。平利榮獲2019年度全省“新型工業強縣”,2021年5月縣工業集中區升級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7、主動接受人大監督。對縣人大常委會組織的視察調研、執法檢查積極配合主動參與,重視人大代表建議的辦理,先后牽頭督辦代表建議50余條,如開通八仙、三陽公交,徐錦路改造、桃花溪景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教師績效考核等建議得到較好落實。
綜上所述,視察組認為羅俊同志任職以來,能認真貫徹執行憲法、法律法規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依法行政、勤勉履職,作風過硬、敢于擔當,善于協調、注重統籌,大局意識強,具有較強的組織領導和駕馭復雜工作局面的能力,分管領域工作富有成效,為促進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三、問題和不足
視察組認為,羅俊同志分管領域的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是鞏固銜接和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工作還有一些薄弱環節需要持續加力。如:產業、就業增收不穩定,少數鎮鄉村振興示范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建設進度較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標準還需進一步細化;上半年我縣集體經濟“消薄”攻堅工作在全市排名第七,“消薄”清零時間緊任務重;農村閑置宅基地盤活試點工作進展與省市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扶貧項目資產后續管理還要加強督導檢查等。
二是農業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主要表現為,產業發展還缺乏系統謀劃,存在著規模小、效益低、轉型升級乏力、特色產業培育難、產業鏈條不長、技術力量薄弱、缺乏專業人才等問題。
三是交通項目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還有差距。受政策機制制約,交通項目缺乏有效的資金配置,地方財力有限,難以滿足當前產業融合發展和互聯互通升級的需求;農村公路管養資金保障還需要持續強化,智慧交通、三級物流體系建設還需大力推進。
四是民政、水利、林業等民生和生態領域工作還需持續加強。從問卷調查情況看,社會各界及廣大群眾對民生領域的期盼還很多,如代表建議辦理、基層敬老院建設、特困供養政策落實、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的持續改善、農村污水管網建設和森林資源管護等方面的工作還需要繼續加強。
四、建議意見
1、進一步加強統籌謀化,全力加快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加強分管領域的指導協調,統籌資源要素,加大工作力度,以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工作為重要抓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一要強化組織領導推動。建立健全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部門協同推進機制,細化創建方案,實化創建措施,強化責任落實,確保各項創建任務落地見效;二要加強資源要素保障。強化政策創設、制度創新,構建多元投入、高效利用的要素保障機制,引導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向示范創建工作集聚;三要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發展模式。著力在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領域尋求突破,形成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提升的發展格局。注重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建立健全農民參與機制,引導農民全程融入示范創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細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標準,完善管理管護長效機制,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四要扎實開展鞏固銜接“雙百行動”。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工作責任,緊扣重點目標工作任務,強弱補短,緊盯農民增收關鍵,堅守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五要保障糧食安全。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強新增耕地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建立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落實農業防災減災措施,強化糧食經營主體培育,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六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因村施策,精準發力推進集體經濟“消薄”任務完成,在農村閑置宅基地盤活試點工作上要再加力,力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后評估和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獲得優秀。
2、搶抓政策機遇,精深謀劃爭跑項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盯中省政策利好先機,敏銳把握資金投向和支持方向,統籌交通水利、農業農村、生態林業、公共服務等分管領域,精深謀劃一批帶動性強、群眾期盼的項目,進一步加大向上爭取項目力度,深入做好項目儲備工作,為我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項目支撐和資金支持。
3、加快轉型升級,統籌發展高效農業。強化農技專業人才招培,大力開展提品質、創品牌行動,培優扶強農業龍頭企業、產業化聯合體,推動產業配套布局優化升級,全力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堅持茶飲產業首位優先發展,整合資源要素,強化品牌質量管控,推動茶產業走集群式發展道路,實現全產業鏈提質增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實行一個產業一套政策,優化產業獎扶辦法,完善聯農帶農機制,開展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牢牢把農戶嵌在產業鏈上,實現加工在鎮、基地在村、增收在戶。
4、加快交通建設,加速升級互聯互通。以創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為抓手,加快縣鄉公路的升級改造,統籌推進資源路、旅游路、產業路、村組路建設,促進交通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深化路長制,加強農村公路養管資金保障,推進智慧交通、三級物流體系建設;積極爭取鐵路、高速公路、通用機場等重大項目,構建內接鄉村、外連都市的大交通格局。
5、增進民生福祉,提高群眾生活品質。堅持人民至上,深入研究民政和治水護林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全力以赴破解難題。一是督促各分管部門,加大代表建議的辦理力度,進一步提高辦理質量和實效;二是加強社區養老服務站、日間照料中心、托幼中心建設,積極探索區域敬老院醫養結合試點,著力解決“一老一小”問題;三是全面落實擁軍優撫、社會保障政策,做好特殊困難群體關愛服務,守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線;四是突出高效治理,加強水土流失治理和林業生態修復,嚴格落實河湖長、林長責任制,全力守護“綠水青山”良好生態;五是依托平利良好生態優勢,加大對國家儲備林項目、水系聯通及水美鄉村試點縣項目的爭取和實施力度,扶持打造一批林下經濟,推動林業和旅游、醫療、養老等產業的融合發展,實現“水韻茶鄉·美麗平利”的建設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