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縣人大常委會視察組關于縣城建設情況的視察報告
平利縣人大常委會視察組關于縣城建設情況的視察報告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工作要點安排,縣人大常委會組成視察組于7月19日至21日實地察看了縣城重點項目現場,并召開座談會,聽取相關情況匯報?,F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進展及成效
去年以來,全縣上下認真貫徹縣十七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宜居宜業宜樂宜游”精美縣城建設目標,以創建全省“縣城建設示范縣”和“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綜合施策、以干克難,縣城更新步伐加快、市容市貌明顯改觀、環境衛生明顯提升,縣城建設加了力度、提了速度、升了溫度,贏得了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點贊。
1、重視程度空前。縣第十七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把縣城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龍頭,作為創建全省鄉村振興示范縣的支撐,作為全域旅游示范區的核心景區來打造。新一屆縣政府秉承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為人民的理念,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全力推進縣城建設,主要領導親自研究謀劃、親自推動落實、親自調度督導,各相關部門協同配合、合力攻堅、壓茬推進,廣大群眾積極響應、主動參與、大力支持,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能解決的難題,實施一批多年想干而沒有干的項目,縣城建設的力度、效率、效果前所未有。
2、謀劃儲備提質。新一屆縣政府班子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在謀劃縣城發展過程中,聽民聲、察民情、聚民智,特別是針對群眾的“急難愁盼”和反應強烈的縣城短板弱項,謀劃了一大批民生實事項目,今年實施的縣城項目中,民生類占到了88%,2022年度確定的8個民生實事人大代表票決項目全部在縣城,真正把群眾的“操心事”辦成了“暖心事”,激發了居民群眾“共建共享、共治共享”的主人翁精神。
3、項目建設提速。始終把項目工作作為縣城建設第一抓手,凝心聚力、攻堅克難,五峰農貿市場搬遷及綠地改造提升、實訓基地、新正街提等改造、10個老舊小區更新、2個停車場竣工投用;經開區標準化廠房、數字產業園、中醫院綜合服務能力等項目加快推進;第五小學、城東運動公園、第四幼兒園、第二初級中學、職教中心北遷啟動建設;縣醫院遷建、桂花園酒店、楊家梁小區、龍古安置點破難推進,縣城建設跑出了“加速度”。
4、要素保障增強。堅持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將縣城中心位置、黃金地段200余畝土地,劃撥用于實施學校、醫院、運動公園等民生項目,成立專班、赴省匯報,當年報批縣城建設用地110畝,為項目落地開工打牢了基礎。鍥而不舍加大轉移支付和專項債券爭取力度,當年多渠道籌集資金4.3億元,為近年來縣城建設投入之最。
5、縣城管理加力。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持續加大縣城管理服務力度,取締和規范新正街道路車輛停放,規范完善道路標線,依法整治亂擺、亂停、占道出店經營,加大道路清掃,增加灑水頻次,開展月湖岸線治理、河濱路翻新美化、廣場舞噪音管控,同時,通過有序向市民開放城區學校運動場,修建臨時大貨車停車場規范貨車??康任⑴e措,讓市民共享發展成果,得到群眾普遍歡迎、交口稱贊。
二、困難和問題
1、規劃引領滯后。一是受多重因素影響,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報審周期長,至今尚未通過審批,縣城控制性詳規編制也因此無實質進展,縣城重點項目一直是現編現用、急用急編,拼接式、碎片化建設,缺乏系統性、整體性、連貫性,導致縣城建設缺乏特色、功能不全、品質不高。二是專項規劃編制不及時,相互銜接不到位,各自為政、各行其是,甚至相互脫節、相互矛盾,難以具體實施和操作。三是規劃執行剛性不足,執法力量薄弱,缺乏專技人員,執法“嚴、緊、硬”還不到位,違建現象屢禁不止。
2、推進難度較大。一是資金嚴重短缺??h政府當年實施的縣城建設項目三大類27個總投資12億元,主要靠向上爭取項目和專項債券,社會資本投入僅限于房產項目,且在當前宏觀形勢下呈收縮趨勢,加之國有公司平臺整合后融資功能尚未發揮,資金短缺是影響縣城建設的最大瓶頸。二是征地難度大??h城項目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和土地稀缺性,決定了征地拆遷是“第一大難”,城建項目不僅僅是“一征了之”,往往還涉及到失地農民生活保障、臨時過渡、征遷安置等系列問題,費用高、周期長,一戶一策、紛繁復雜,每一個城建項目征遷都是一場硬仗、苦仗。三是遺留問題較多。新一屆政府班子積極化解了一批城建遺留問題,但存量依然較多,如楊家梁統籌示范區建設、五峰森林公園、保障房配建、北環路建設和原物資公司、月湖虹橋片區開發等問題,矛盾突出、盤錯交織,耗費大量人力精力,影響了縣城發展和社會穩定。
3、基礎配套薄弱。市政配套欠賬大,城區雨污分流改造率低,防洪排澇能力不足。垃圾、污水收集處置還跟不上縣城發展步伐,供水、供電網絡還需改造升級,支線道路破損嚴重,城區綠化水平低、管護不到位,城市內澇、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城市病”不同程度存在,特別是背街小巷老化陳舊,“泥巴路”“蜘蛛線”隨處可見。公共服務能力不強,醫療教育、養老托育、文化體育等配套服務供給能力與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還有較大差距。
4、產業支撐乏力。經開區基礎薄弱,產業規模小、層次低、效益差,缺乏大企業、大項目引領,在吸納就業、促進增收、聚集人口、支撐發展方面還有較大差距??h城三產服務業不繁榮,業態培育不充分,商貿物流不發達,健康、養老、托育、研學等新型服務業發展滯后,缺乏特色和活力??h城旅游業尚在起步階段,影響力不大、活躍度不高,在景點打造和“吃、住、行、游、購、娛”旅游要素培育方面還要進一步發力,“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還任重道遠。
5、管理不夠精細。一是體制尚未理順??h城建設、執法、綠化、市政等方面存在著職能交叉、權責不清、運作不規范問題。二是監管不夠到位。監管隊伍力量嚴重不足,業務不夠精、措施不夠硬、執法不夠嚴,縣城亂停亂放、亂扔亂倒、亂貼亂畫、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依然大量存在,特別是背街小巷“臟、亂、差”問題比較突出。三是合力還未形成。鎮、社區、物業、企業、學校、機關、商鋪等在縣城管理中的主體作用還未充分發揮,居民歸屬感不強,對縣城管理認知度、支持度、參與度還不高。
三、建議意見
全面落實中辦、國辦《關于推進以縣城建設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圍繞建設“宜居宜業宜樂宜游”精美縣城目標,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強度投入、高效能管理”要求,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產城融合、社會治理”五大工程,全面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全力激發縣城經濟活力,讓縣城更靚麗、產業更興旺、人民更滿意。
1、精心編制規劃,嚴格管控落實。一要繪好規劃藍圖。堅持規劃先行,謀定后動,盡快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劃定“三區三線”,繪好“一張藍圖”,并在此基礎上,秉持“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理念,盡快完成縣城控制性詳規編制,科學統籌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塑造個性鮮明、獨具魅力的“山水園林”縣城特色,做到建設有序、管理有規。二要推進多規融合。堅持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協作、公眾參與,加快編制縣城文化旅游、生態環保、強弱電、給排水、防洪保安、綠地系統等專項規劃,并按照“下位規劃服從上位規劃、專項規劃服從總體規劃、同類規劃相互銜接”的原則,全面建立“多規合一”管控體系,真正實現底圖疊合、指標統合、政策整合,確保各項規劃在總體要求上方向一致、在空間配置上相互協調、在時序安排上科學有序。三要強化剛性約束。充分發揮規劃對縣城發展的引領和調控作用,一方面要廣泛宣傳教育,引導干部群眾像敬畏法律一樣敬畏規劃、像執行法律一樣執行規劃、像監督執法一樣監督規劃落實;另一方面要定期評估和評議規劃實施和執行情況,并整合住建、自然資源、城關鎮等單位力量,常態化開展巡查,關口前移、源頭管控,鐵腕執法、震懾警示,堅決杜絕規劃與建設“兩張皮”現象。
2、加快項目建設,完善基礎配套。一要加快實施在建項目。結合當前穩增長和穩住經濟基本盤部署要求,壓實責任、倒排時限,爭分奪秒推進項目,加快實施縣醫院遷建、中醫院提等改造、第二中學、第五小學、第四幼兒園、職教中心北遷、城東運動公園及地下停車場、龍古安置點、楊家梁統籌示范區、縣城垃圾壓縮站、宏安世紀城、月湖新世紀廣場等在建項目進度,確保按期建成投用。二要盡快啟動前期項目。成立工作專班、夯實包抓責任,抓緊完善前期工作,迅速啟動一批項目。一鼓作氣完成西大橋片區拆遷掃尾,啟動西大橋建設和西大橋片區綜合開發,打造平利“會客廳”;啟動5處老舊小區改造,拓寬中直街瓶頸路,修繕故城墻、老政府門樓,保護和延續縣城歷史文脈;啟動實施五峰山森林公園完善提升、安平高速平利東至縣城“暢亮工程”,扮靚縣城顏值;實施陳家壩片區污水管網改造、縣城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五峰山北片防洪渠,不斷提升處置保障能力。三要精心謀劃儲備項目。要學深吃透上級政策、全面掌握各類規劃、精準了解群眾需求,善于把上級政策、規劃藍圖、民生急需生成具體項目,以優質項目支撐和引領縣城高質量發展。當前最緊迫的是謀劃城區停車場、G346過境線改建、貫通北環線、星級酒店、城區路網“黑色化”覆蓋、公辦幼兒園、游泳館、陳家壩老年公寓盤活、農貿市場等項目,力爭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用。同時,要積極謀劃切口小、投資少、變化快、廣受益的微改造、微提升、微更新項目,讓群眾生活更安全、更便捷、更舒心、更美好。
3、實施精細管理,提升對外形象。一要理順建管體制。按照精簡、統一、效能原則,進一步理順縣城建設、管理、綠化等體制,明確責任主體、厘清職責邊界,形成責任單位主責主業、配合單位高效協同,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堅決杜絕推諉扯皮、缺位失管現象。二要加強環衛管理。加強環衛保潔隊伍建設,優化人員結構、提升專業素養,積極推進人機合作、聯合作業模式,加大路面、街面清掃保潔力度,做到垃圾收集運輸全天候、全密閉、全壓縮。逐步健全大件垃圾、裝修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一般垃圾分類收集體系,加快推進“廁所革命”,讓縣城干凈整潔、和諧有序。三要嚴格監管執法。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建立考評機制,嚴格兌現獎懲,從源頭解決不愿管、不敢管、不善管問題。整合力量、加強巡查,規范戶外廣告、門頭牌匾、建筑物外立面和色彩管理,常態化整治占道經營、亂搭亂建、亂停亂放、亂倒亂扔等行為。要運用大數據思維、積極謀劃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把治理的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角落,實現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管理服務。四要凝聚共管合力。以新一輪城市創建為載體,明確細化縣城主管部門、城關鎮、社區、物業、業委會、商家、家庭、個人的職責和義務,全面落實“門前四包”和“網格化管理”,形成各方擔責、人人盡責、全民參與、共管共享的格局。
4、發展壯大產業,繁榮城市經濟。一要做實培優園區經濟。經開區是縣城發展的硬支撐,必須持之以恒擴總量、優存量、提質量。加快標準化廠房建設和配套設施優化升級,增強園區承載力和吸引力。加大電機公司擴能提升、數控機床閥門、和帆毛絨玩具、汽車零部件、智能織襪等重點項目的幫扶力度,確保盡快滿產達效。實施精準招商、以誠招商,千方百計引進輕工紡織、電子線束、毛絨玩具、機械制造等勞密類企業“進園區發展”“進標廠生產”,推動園區集約式、聚合式、突破式發展。二要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加大宣傳、上門服務,全面落實促消費各項優惠政策,大力培育“五上企業”,持續壯大市場主體。圍繞“培育消費新場景、釋放消費新活力”,著力打造月湖南路茶文化街、月湖北路夜市街、月城特色餐飲街、老城民俗風情街、西大橋片區商業街、陳家壩特色夜市聚集區,穩步推進馬盤山省級旅游度假區創建和盛豐源研學物流集散中心建設,聚人氣、促消費、添活力。三要精心打造旅游目的地。根據“縣城是全域旅游核心景區”定位,突出“文化、歷史、生態、景觀”四大要素,加快編制縣城旅游規劃,統籌縣城與縣域內景區錯位發展、互補互惠,形成“白天游玩在景區、晚上吃住在縣城”的一體化發展格局。深入挖掘縣城的歷史文化、人文特色和資源特色,夯實縣城主題內涵,配建休閑度假、觀光旅游、養生保健等相關載體,拓展豐富旅游要素,加大宣傳推介力度,講好平利故事,不斷提升平利知名度、美譽度,引客來平、拉動發展。
5、拓寬融資渠道,強化資金保障。一要全力爭取項目。中省項目支持是縣城建設資金的主要來源,要建立獎懲激勵機制,定任務、勤督查、嚴考核,倒逼各責任單位強化“爭”的意識、拿出“搶”的勁頭。由縣政府領導帶隊,定期不定期到市赴省進京溝通匯報,全程跟進銜接、直至計劃下達,爭取更多的項目落地縣城,有效破解資金難題。同時,要科學統籌、做大拼盤,捆綁教育、衛健、生態環境、水利、住建、林業、交通等行業部門項目,聚財力、攻要事、求突破,系統解決縣城某一領域民生問題或改善提升縣城某一片區市容市貌,放大資金效應、提升使用質效。二要創新融資渠道。以“提升資本運作本領和質效”為突破,持續深化國有公司改革,采取注入國有資產、項目資金作為資本金等舉措,創新金融手段、擴大融資規模,積極破解縣城建設資金瓶頸。三要加大招商引資。依據縣城規劃精心策劃、包裝、打包一批政策有保障、社會資本能進入、投資有回報、縣城能發展的住宅地產、商業地產、旅游地產項目及市政配套、公共服務、健康養老、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開展招商引資,吸引各類社會資本投資縣城,為縣城建設注入新動力、激發新活力,努力把縣城打造為資本蓄水池、人才聚集地、投資者創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