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鎮包村的人大力量
平利縣人大常委會按照全縣脫貧攻堅安排,認真開展常委會領導包聯貧困村、機關定點包抓貧困村、機關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行動,積極深入鎮村,做到因村施策、因戶施策,真正發揮好人大機關和人大干部在脫貧攻堅中的積極作用,助推幫扶聯系村和困難群眾早日脫貧。
縣人大常委會班子成員按照“五個一”包抓責任,堅持每月4次(超常時期每月8次)定期深入所包聯的鎮、村,督查和指導所聯系的鎮及貧困村認真研判鎮情村情,發展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帶頭開展幫扶活動,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聯系,實實在在解決一些產業發展、群眾出行、安全飲水等最關切的問題,讓群眾真正感受到實惠和變化。“這座大橋的修建,不光解決了對岸60余戶群眾的出行,也帶動了我們村茶飲、第三產業的發展。”太山廟村支部書記感慨地說到,“大橋目前已完成橋墩建設,預計12月底投入使用。”這是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汪賢存包聯該村后,積極爭取項目資金,贏得部門支持,發動村組力量所建的一座“連心橋”。
人大機關包抓老縣鎮太山廟村,堅持做到真扶貧、扶真貧。無論天晴下雨,幫扶隊員都定期在“親戚”家串門走訪,根據貧困戶需求詳細講解一系列扶貧政策。在貧困戶張祥貴家,包幫干部為其詢問落實了住院報銷事宜;張世清女兒是大學生,包幫干部詳細了解貧困戶大學生補助情況,并做好資料準備工作;貧困戶鄭自安喂養了5頭牛,包幫干部積極為其聯系銷售渠道等等,幫扶隊員們辦實事好事,努力提升群眾滿意度。
一直以來,從入戶采集基本信息到數據清洗核查、從督促安置點建房到爭取馬家溝大橋項目、從協調落實茶葉肥料到免費給貧困戶送雞苗豬仔,從組織貧困戶免費體檢到給村作戰室購置設施設備,從進村入戶宣傳政策到農忙時節采摘收割……這一系列實實在在的幫扶措施和幫扶活動,力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機關同樣派出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第一書記駐扎在村,摸實情,理思路,明晰駐村經濟發展思路;抓黨建,強班子,提高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辦實事,解難題,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水平。太山廟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進一步增強,村民生產、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改善。
小康路上,一個老鄉都不能少。再難,也要戰,人大干部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并肩作戰,日戰夜攻的氣勢,回蕩在鄉間的村村戶戶。